一
老话说得好:“没吃过猪肉,还没见过猪跑吗?”
仔细推敲,你会发现这句俗语貌似没有什么逻辑性,既不为前因后果,又不是承上启下,完全可以看成是某位上古圣贤随口的一句胡扯,却误打误撞成了至理名言,且一说许多年。
如果用现代人的思维方式来审视,这句话一点含金量也没有,毕竟在当代,没有吃过猪肉的,只能是某些少数民族同胞了;而没看过猪跑的,基本就涵盖了百分之九十的芸芸众生,除了那些职业杀猪选手。
所以,从流水线生产模式来说,想看见一头待宰杀的猪,于旷野和烈风中肆意飞奔,除非有许多不可逆转的自然因素,比如捆猪的绳子不结识,看猪的守卫善心大发,拖猪的卡车中途抛锚等等;要不,如此优美的画面,只存在于电影镜头里。
你看,这就是典型的,科技改变生活。
二
家猪的命运往往就是这样,连滚带爬出生,无忧无虑生长,稀里糊涂死去。所以,“看猪跑”这么有趣的事儿,着实不能寄希望于这些没有梦想的家伙。
住在山里的人都晓得,山上总会有些除了人类以外的,意想不到的动物出没。小个子的诸如松鼠、蛇、黄鼠狼;而大个子的,可能就只剩野猪了(其他的大家伙去动物园看吧)。
很多城市人不太不相信,临近城市边缘的山地丘陵里(比如南京紫荆山),会有有野猪这种大型哺乳类动物;也有好事者说自己曾经看见过,还绘声绘色地向众人描述,说,那家伙黑白相间,跑起来就像出站的火车,噗嗤噗嗤、哐啷哐啷。
这番表述太有画面感了,一出场仿佛自来BGM,文艺范儿的是《心要野》,摇滚范儿暂且就用《勇敢的心》,最次也得是《自由飞翔》;不说冲出亚洲,走向世界,起码初来乍到,也足够惊世骇俗。
所以,这么有趣的事儿,还得回归大自然。
三
王小波在《一只特立独行的猪》里描述了一只突破了层层阻碍,成功“越狱”的家猪。还写下了这样的赞许:“我已经四十岁了,除了这只猪,还没见过谁敢于如此无视对生活的设置。相反,我倒见过很多想要设置别人生活的人,还有对被设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。因为这个原故,我一直怀念这只特立独行的猪。”
可是故事的最后,这只特立独行的家猪长出了獠牙,已然变成了野猪,“还认识我,但已不容我走近了”。
也不知那些被无意“发掘”的野猪们,是否也是某些侥幸逃出升天的家猪演变而来;总之,无非煎炒烹炸,抑或生老病死,它们往后的命运也只能交给命运了。
不管吃没吃过猪肉,看没看过猪跑,生活总归还是生活,有人喜欢画地为牢、衣食无忧,就有人愿意一意孤行,浪迹天涯。
我只能说,更多选择,更多欢笑。
四
曾经在农村的时候,有幸体验了一把“杀猪菜”。偌大村头空地,支起一副废旧汽油桶改装的大锅,活猪现杀,放血取肉。待猪血凝结,便大块剁下,与洗好的猪肝、猪心、大肠一并下锅,简单粗暴如东北人一惯的生猛。
“杀猪菜”调味极度随性,油盐酱醋,葱姜蒜椒,一把粉丝一把白菜;凡身边有的,能吃的,似乎都能下锅。大火煮沸,再移至每桌用小火慢炖,不出半个小时,浓郁的肉香便顺着鼻腔,窜到身体哥哥角落;猛吸一口,感觉整个人都神清气爽。
降火开锅,一层泛红带黄的猪油,甚是惹人垂涎,瞬间会食欲大增。吃“杀猪菜”没太多讲究,只需大块吃肉,大碗饮酒;肥美的猪肉搭配东北特有高粱酒,让人恍然有种上梁山的错觉,只差一杆“替天行道”的大旗,于风中猎猎作响。
五
很久以前,看蔡骏的悬疑小说。一篇叫《月香》的短篇,真的令我映像深刻。故事极其简单,说的大概就是古代战士守城,粮食吃完开始吃人充饥,先吃自己妻妾,再吃城中老弱病残,字里行间处处流露着诡异,仿佛一切都是一个变态慢条斯理的幻想。看完这个,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鲁大爷的《狂人日记》,都是“吃人”鲁大爷却如此含蓄。
“吃人”的旧社会已经不会再回来了,在国内但凡上过学的人,都会明白这句话什么意思。但,当强者将屠刀伸向弱者,弱者将屠刀伸向跟弱者的时候,他们只会告诉你说:“这叫竞争!”就连生活科学的基础理论都会跟你说“物竞天择,适者生存”这个道理。
所以,忽然明白了,为什么猪这种人畜无害的动物,会长有犬齿和獠牙。
言归正传,如果传闻中的野猪是真实存在的,那我一定会凑一拨人上山抓它,然后就地取材,茹毛饮血。
毕竟,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。
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